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

千利休與三心不可得

 千利休與三心不可得

 

[金剛經]無數次,對於過去心不可得。現在心不可得。未來心不可得。這一精句(又稱三心不可得”) 總難參悟它的真諦,最近想起日本茶聖 [千利休]要兒子掃庭園三次的典故,覺得此故事或可較具體的來解讀“三心不可得”

˙一則[千利休]近似禪公案的故事 ˙

千利休看著兒子少庵灑掃庭園。兒子掃完一遍後,千利休:還不夠清潔。

兒子只好出去再掃一遍,然而千利休:仍然不夠清潔。

兒子又清掃了第三遍,千利休說還是不夠。
兒子對父親說:父親我該做的都做了,石階已經清洗了三次,石燈籠和樹上也灑過水了,苔蘚和地衣都披上了一層新綠,地上沒有遺落一根樹枝一片葉子。

千利休 : 傻瓜,那不是清掃庭園的方法。

千利休走到樹旁用手搖動那棵樹,霎那間庭園裡再次飄下許多落葉。    
然後說道 : 完美。

他的兒子愣在一邊。

 

[千利休] :

日本茶道的鼻祖即茶聖,他生於戰國時代(公元1522年)。他創造一套泡茶的美學已到達一種心靈修煉的高度,也是「侘寂」茶道的開創者。

「侘寂」(侘寂,wabi-sabi)是日本文化中的一種美學概念,強調接受不完美、無常和不完整,並從中體悟美的精隨。 有一說它源自於佛教的「三法印」(諸行無常、諸法無我、涅槃寂靜)。也近似老子所謂的“大成若缺”“大巧若拙”見素抱樸”“清靜為天下正”。

 

[三心不可得] :

第十八品  一體同觀分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來有肉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來有肉眼。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來有天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來有天眼。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來有慧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來有慧眼。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來有法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來有法眼。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來有佛眼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來有佛眼。

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恆河中所有沙。佛說是沙不。如是。世尊。如來說是沙。須菩提。於意云何。如一恆河中所有沙。有如是沙等恆河。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。如是寧為多不。甚多。世尊。

佛告須菩提。爾所國土中。所有眾生。若干種心。如來悉知。何以故。如來說諸心。皆為非心。是名為心。所以者何。

須菩提。過去心不可得。現在心不可得。未來心不可得。

我個人解讀佛陀對須菩提講的此“三心不可得”應是回答前一章第十七品之首的提問 : “爾時,須菩提白佛言:“世尊!善男子、善女人,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,云何應住?云何降伏其心?”

 

《道德經第四十五章》

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大盈若衝,其用不窮。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辨若訥。躁勝寒,靜勝熱,清靜為天下正。